【独家】封神2跌落神坛的背后乱象
预期票房35亿元,实际票房仅10亿元出头,这就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的惨淡现实。
猫眼专业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封神2票房收入10.47亿元,较前一日的10.13亿元微增0.34亿元。对比春节档“别人家的孩子”,《哪吒2:魔童闹海》同日票房收入60.76亿元,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唐探1900》票房收入也高达25.24亿元。
横向比不过,纵向自比,封神2也“双输”于2023 年 7 月上映的“封神1”。封神1累计报收票房 26.34 亿,封神2未达前作票房的一半;口碑方面,封神2的豆瓣评分只有6.1分,而封神1则为7.7分。
而在此前春节档的预售成绩中,封神2高达1.3亿元,与哪吒2、唐探1.5亿元的预售票房相差无几,可见市场对影片的期待并不低。
考虑到“封神三部曲”投资规模巨大,号称累计投资高达30亿元,按照影视行业粗算惯例,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要达到三倍成本才能回本,也即“封神三部曲”总票房要达到90亿元,平均每部达到30亿元才能打平。但封神前两部票房也不过略多于36亿元,高达54亿元的缺口,在如此差的口碑下,封神3是否还有推出的可能与必要?
作为一部魔幻电影,封神2上映后,网络上出现对其特效的吐槽铺天盖地,观众戏称其“五毛特效”“尬出天际”。
举例来说,殷郊的三头六臂特效被嘲像 “蓝皮煤气灶”“三个土豆插根葱”,光秃秃的蓝皮肤配上红发,还被调侃为“阿凡达”“蓝精灵”,变身镜头卡顿掉帧,特效粗糙且毫无质感。魔家“四将”的造型被吐槽像 “组团打仗”,出场画面粗糙,抠图痕迹明显。
战场大场面则靠 “五毛钱光污染” 特效糊弄,整体特效呈现效果给人一种经费不足的感觉,既没有营造出宏大震撼的战争氛围,更成了特效制作相对精良的哪吒2的陪衬。
事实上,作为需要大量特效镜头的魔幻电影,封神2上映前的特效制作被予以厚望。出品方及制作团队也对此心知肚明。
在封神初期拍摄时,剧组专门成立了一家自己的电脑特效公司魅思映像——上海魅思电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魅思”)——作为《封神三部曲》的后期管理公司,专门配合《封神三部曲》电影的所有后期制作和电脑视效制作。
封神剧组对外称,上海魅思集结了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比如四季的末那众合工作室、徐天华的天何言工作室等,完成片中的概念设计,而视效制片人、视效总监,还有一些专门写软件程序的艺术家在美国。
封神1全片2300多个镜头,视效镜头有1700多个,工作量非常大,这些工作按照难度层级分配给了全球8个视效公司。由“魅思映像”做整个的统筹管理和质量检查,最后完成交回剧组。
不过在2023年封神1上映后,众多角色的特效呈现就被观众诟病,称其“特效和演技颇有一番十年前电视台轮播的玄幻电视剧的风味”。
封神2上映前,有报道称,影片视效和动作场面相比第一部迎来全面升级,特效镜头数量超越2000个。2024年底网络上更有消息称,墨境天合团队MOREVFX也参与负责了封神2的特效制作,更是吊足了观众胃口。墨境天合曾参与流浪地球1和2、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宇宙探索编辑部、黑神话•悟空等知名视效制作。
然而IMDB资料显示,封神2的特效制作人员明显少于第一部,第一部视效制作出现的许多外国特效公司如PIXOMONDO和BUF都未列在第二部的制作名单中。
《财中社》注意到,上海魅思有两大股东: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持股70%、孙晔持股30%。
企查查App显示,上海魅思2023年员工仅1人。更为吊诡的是,2024年6月18日,上海魅思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减少到1万元,这对彼时处于紧张后期制作中的封神2,无疑是晴空霹雳。
而2024年12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更对上海魅思开出沪税稽一罚【2024】195号行政处罚文书,上海魅思因“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而被罚款5万元。
2023年7月,娱乐创意工厂、正和岛等有关报道称,乌尔善表示,为了拍摄封神三部曲这部投资30亿元的超级巨制,他不仅承担了巨大的经济风险,还为自己的家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以防万一票房失败,他要用10年来还债。
上海魅思注册资本减资99%和虚开发票,不知道是否乌尔善为10年还债所做的准备之一。
特效制作的利益输送漩涡之外,封神2最终的影片呈现效果未达观众预期,或许也与新加入的投资方有关。
封神第一部的制作公司只有北京文化(000802)和世纪长生天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天影业”),长生天影业为乌尔善持股63%、孙晔持股13.5%的公司,腾讯影业、青岛海发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为联合出品方。
基于封神1的不错口碑,逾26亿元的票房成绩也尚可,诸多资方开始对封神2伸出橄榄枝。
据公开信息,封神2的投资方多出好几家,新加入的包括上海摩天之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文化旗下公司)、北京阿里巴巴影业文化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方新加入的有中央宣传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鹤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数家。
众多资方的加入导致了影片在上映前的大量改动。原本《封神三部曲》正常拍摄周期长达一年半,已于2020年1月正式集中拍摄杀青,此后进入包括特效的后期制作环节。
但封神1上映后,影片主演传出一系列负面新闻,2023年12月,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公布消息称,乌尔善导演的封神2要进行补拍。
此后传言称,封神2补拍的重心是删除大量需要制作特效的戏份,包括杨戬哪吒已经拍摄完成的打戏,可能还包括最初剧本中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参与的大破十绝阵,用姬发和邓婵玉的打戏以及情感戏填补被删的戏份。
上述传言的重点,无一不指向降低特效制作成本。封神剧组内部的管理混乱可见一斑。
有观点认为,封神2上映前的大量改动可能会引起剧本与最初的设想产生较大改动,进而导致剧本出现硬伤,本该锦上添花的特效也成了鸡肋。
与乌尔善的深陷漩涡相同,甚至更有过之无不及,封神2拉胯背后最惨的,大概是本想借《封神三部曲》实现翻身的北京文化。
2月6日,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约为9000万元-12000万元。
不难预见,除去院线%多的分成之后,北京文化寄望通过封神2实现翻身的希望越发渺茫。此前,北京文化投出过《战狼2》《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等高票房影片,但因非主投主控方,从中取得的收益相对有限。
而自2018年《封神三部曲》投入拍摄后,主投方北京文化的经营慢慢的出现问题。2019年后,北京文化经历了高管实名举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投拍的影视剧《倩女幽魂》主演郑爽被爆阴阳合同、主控影片抄袭等风波,北京文化一度被退市预警。
财报显示,2019年-2022年,北京文化连续亏损4年,合计亏损金额超过30亿元。
封神1上映前,北京文化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800万元~2300万元,小幅减亏。
而凭借封神1的不俗战绩,北京文化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加445.50%,但由于影视项目制作周期较长,整体制作、宣发等直接及间接成本比较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反由同期亏损0.61亿扩大至2.8亿元。
同时,由于档期安排问题,封神2未能在2024年上映,叠加2024年全年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下降22.6%,北京文化于2015年1月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中,预计2024年净利润仍亏损1.3亿元-2亿元。
业绩预警不断之外,北京文化背后的股东博弈也一直纷争不断,一直处在“无实控人”状态。
北京文化曾经的总裁宋歌主导了对封神三部曲的投资,但2020年年底宋歌辞去了总裁职务,2021年北京文化经历了董事会换届选举,此前并无影视从业经验的李雳却高票当选董事长,引发争议。
有媒体报道,李雳的背后是 “牛散” 万忠波。2019 年,北京文化以8.4亿元高价收购万忠波关联方土地,溢价 655.80%,且土地开发受限,未给公司带来收益,还造成资金紧张。
北京文化曾将本用于《封神》项目的5亿元贷款用于购买上述开发受限土地,后西藏慧普华以 “封神股权份额转让款” 帮其还贷。西藏慧普华同样与万忠波关系紧密,其与ST北文签署的协议含回购条款和利息约定,疑似万忠波借此获利并掌控董事会,《封神三部曲》也受其牵制。
北京文化作为主要资方,内部斗争不断,无疑极大影响其影片的投资和出品。当下,本应是北京文化手握的王牌,封神2已遭遇票房惨败,北京文化还能否顺利推出终曲《封神第三部》,已是众多投资人当下的最大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